二氧化碳培养箱腔体内部的洁净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日常清洁
- 频次:每天或每次实验结束后,应对培养箱内部进行简单的清洁。使用干净的、无绒的布或纸巾擦拭培养箱内壁、搁板、观察窗等表面,去除残留的培养基、水滴或细胞碎片。
- 清洁剂选择:避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清洁剂,以免对培养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应使用温和的、无腐蚀性的清洁剂(如稀释的中性洗涤剂)和软布进行擦拭。
二、深度清洁
-
频次:定期进行深度清洁,以彻底去除培养箱内的顽固污垢和潜在微生物。一般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
-
步骤:
- 断电并等待培养箱完全冷却后,开始清洁工作。
-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擦拭培养箱内部的所有表面,特别注意清洁难以触及的角落和缝隙,以及门缝和密封条等易藏污纳垢的地方。
- 清洁完毕后,用清水擦拭培养箱内部,以去除残留的清洁剂。
三、消毒与灭菌
-
消毒频次:在培养箱内细胞没有污染的情况下,平均1-3个月彻底消毒一次。若细胞受到污染,则需立即采取灭菌措施。
-
消毒方法:
- 液体消毒剂:选择对培养箱无腐蚀性的液体消毒剂,并确保消毒剂能够均匀覆盖所有表面。常用的消毒剂包括70%乙醇、过氧化氢等。但需注意,液体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接触时间、pH、穿透能力等),因此使用时需仔细阅读消毒剂的使用说明。
- 紫外消毒:使用培养箱自带的紫外灯或手提式的紫外灯进行照射。需确保培养箱内无遮挡物,并设置适当的消毒时间。紫外消毒后,应使用去离子水或干净的布擦拭培养箱内部,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 干热灭菌:在某些情况下,可采用干热灭菌作为清洁室内的附加手段。干热灭菌采用6面直接加热,加热温度高达125°C以上,并保持一定时间(如2小时以上),以破坏细菌。但需注意,干热灭菌可能会对培养箱内的某些部件造成损害,因此在使用前需仔细阅读培养箱的使用说明。
四、其他保障措施
- 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频繁地打开培养箱门会导致温度波动和湿度变化,增加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确保培养箱内的环境稳定。
- 通风换气: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通风换气必不可少。可以通过提前设置通风程序来准备通风,避免室内压密时突然打开门窗导致“压差破坏”。
- 校准和维护:定期对二氧化碳培养箱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准确可靠。同时,检查培养箱的密封性能是否良好,防止外部空气和微生物的侵入。
- 培训: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细胞实验和培养箱使用的培训,使其了解微生物污染的危害性、预防措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培训内容应包括清洁消毒流程、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培养箱的日常维护等。
综上所述,二氧化碳培养箱腔体内部的洁净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措施共同协作。通过日常清洁、深度清洁、消毒与灭菌以及其他保障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确保细胞实验的成功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